半岛sports2006年,学府中学将楼顶改造成“开心农场”,学生正在种植。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学校供图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6月22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6月18日,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香山里小学三(4)班的赵恒锐同学拿上喷壶,在老师的陪同下来到学校楼顶的“创新者种植体验基地”,准备给基地里的植物浇水。基地里的玉米、黄瓜、南瓜都是赵恒锐的“孩子”,他几乎每天都上来给它们浇水、拍照,看着它们一步步从种子长成果实。
楼顶上,向日葵在微风中摇摆,稻穗青翠水灵,碧绿的瓜架上结着一根又一根黄瓜,不远处的居民楼正默默地映衬着这一片基地的生机。近年来,深圳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原本闲置的楼顶进行改造,让楼顶变成集课程、耕种、讨论、探索、休闲于一体的“楼顶课堂”。
生长在深圳的孩子,少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经历。2006年,为了能让学生珍惜粮食,学府中学将楼顶空间改造成“开心农场”,给学生们划分责任田,让他们化身小农夫。此举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学生们争着抢着想要分得一块土地。翻地、播种、施肥、搭架、除草、浇水……学府中学的学生们在农场里忙得不亦乐乎,体会着劳动的艰辛,也感受着劳动的喜悦。
“阿姨!你要不要看看我们的西红柿!”6月8日放学时,香山里小学校门口十分热闹,学生们拿着一个个装有蔬菜的筐子,正以比市场价略低一点的价格,向家长们推销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都卖出去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2020年,香山里小学创建了创新者种植体验基地。基地不仅是一个拥有丰富种植体验场景的劳动基地,同时还是一个具有园林气质、科学内涵、文化底蕴等特色的新型都市生态农场。基地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集香草园、中药园、农耕园、耕读亭、种子馆及科普展示于一身。
走进基地,映入眼帘的池塘和竹架上的绿植让人有走进中式园林之感。基地农耕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勤劳的身影:如今结着黄瓜的架子,是学生们用一根根竹子搭架起来的;学生们曾取下南瓜花的雄花,将雄蕊在雌花柱头上轻轻地涂,为南瓜人工授粉……学生们收获着以往在课堂里很难学到的知识。
2019年,育才二小利用楼顶空间,打造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空中花园,花园中开辟出了一块块园圃。园圃中种植的柠檬、石榴、菠萝蜜、萝卜、小白菜散发着无限生机。果木菜蔬,一应俱全,育才二小的空中花园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观察植物生长、参与劳动耕作的机会,也为学校食堂输送了丰富的绿色食品。
学校充分利用楼顶进行课程建设,打造丰富多彩的“楼顶课堂”。香山里小学的种植体验基地融入了生本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财商教育和劳动教育。负责此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香山里小学校长助理何海银称:“我们以课程为抓手,希望通过真实场景撬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育才二小的空中花园以它的魅力吸引着学校里的师生,成为妥妥的网红打卡地。它不仅是一个休闲怡情之所,更可以结合学科开展相关课程。学校美术科组老师张宁喜欢带孩子们到这里写生。“花园很漂亮,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培养他们发现美,观察美,表现美的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张宁称。学校语文科组长黄梦琪也会带学生去空中花园上课,她认为,“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观察植物和蔬菜。这些观察所得到的素材,都将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育才二小办公室主任余道兵认为,空中花园可以带给学生一种美育的熏陶,再加上学科的渗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便学会了感受美和欣赏美。学校德育主任徐家栋表示,学校有组织地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在园圃中浇水、除草,这样可以增强体魄,培养良好的品质。
2018年,学府中学对楼顶“开心农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学校也探索将种植课程开进学生家中。学校鼓励学生在家种植蔬菜,同时也开展一系列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种植热情。这个学期刚开学,学校向有意愿种植的学生提供了种子,并告诉学生学校将在5月幸福周上举办厨神争霸赛。比赛反响热烈,学生们纷纷踊跃报名,带自己种植的蔬菜参赛。不仅如此,学府中学还围绕食物进行了一系列主题宣传,包括开展“光盘行动”的海报征集和录制“光盘行动”视频等。
学府中学后勤保障中心主任宋俊停表示:“当学生收获自己种出来的蔬菜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这些体会比他们从书本上获得的更加直观,他们会更加懂得劳动创造幸福,幸福是用劳动创造出来的。”
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张丽虹认为,近些年,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被反复重申,劳动教育被空前重视。张丽虹介绍,从2019年起,南山区教育局就在各个中小学推进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学校结合劳动教育的目标和需要,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把楼顶进行改造,建设劳动实践的场所。
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张丽虹认为,劳动能锻炼学生的劳动意志、劳动品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在出力流汗中,让学生体悟生活的艰辛和美好。
据悉,南山区推进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以来,有30多所学校开辟了楼顶空间,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楼顶课堂。张丽虹强调,学校把场所建设和课程构建相结合,不能盲目建设。“在开设课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身体力行,亲身实践,不能变成一种展示课程和汇报课程,要把它融入学生实实在在的必修课和劳动课里面。”
此外,在楼顶空间的管理和开展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深圳、南山的特征,要将传统种植和互联网技术、智慧农业相结合。“这不是一种跟风的课程,开设相关的课程要有地域特点以及时代特征。”张丽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