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ao体育近1300年前,唐天宝八年诗仙李白与诗友韦权舆、高霁一起登上位于安徽池州的九华山。在这里,三人联句而成《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从此,九子山便改名九华山。
近1300年后,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向全球观众推介九华山那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山势崆峒,云海翻腾。
在李白的诗中,九华山是“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意指天地二气造就山貌风景,勾勒出一派超凡脱俗的意境。近日,如此的风景,作为国际传播的内容,向海外民众展示中国名山的灵秀气质。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今年内外交部第二次向海外推介池州。7月24日,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通过社交媒体向海外推介安徽池州平天湖绝美风景:“安徽平天湖,天空在湖面上绘下一幅杰作。驾车来到这里,犹如在云朵间滑行,与倒影共舞。”
从气势磅礴的高山云海,到映照纤凝的天湖风光,山川形胜,如诗如画,可见池州的山水有着独树一帜的景致。
古往今来,池州的山水人文备受赞誉,时至今日,当传播的形式流转,这些景色依然可以震荡我们的心弦,甚至敲开文化与时空的隔阂,让海外民众倾心不已。
地处吴头楚尾,南北要冲,池州是一方古老而神奇的热土。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置府以来,当地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明朝大臣丁绍轼《荒政碑记》云:“郡以池名,盖郭外即湖,湖外为江,郡治襟江带湖,城阙宫室,宛在池上。”“州城宛如水中洲”,池州地名源自于在地风景,更具文雅之气。
回溯千年之前,池州的秀丽山水都是”旅游爱好者”李白的留恋之地。彼时,遭受仕途不顺,战乱困顿的李白面向大好山水却愁思无限。
在秋浦河边,李白望两岸风光旖旎,翠绿的林木一望无际延绵到远方,最终与湛蓝的天空相遇。他写就《秋浦歌十七首》,以愁绪开篇,脱口写道“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也许是泛舟秋浦,寄情山水,留恋池州的李白逐渐愉快。在《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二中,他写道,“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这是诗仙李白夜游平天湖留下的佳句,平天湖也因此而得名。
最初,李白到访九华,一首诗开辟了九华山禅意佛学与旅游美学并肩而盛的时代。后来,经年之后,他还常常神往,回忆道:“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被李白改名的九华山名声大振,中唐之时,曾写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刘禹锡,也在玩游途中改道奔赴。面对奇山风貌,他高唱,“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为九华山挺拔奇绝的峰豪情背书,更称赞九华山为“自是造化一尤物”。
在山水之外,池州的村落也让唐朝诗人垂青。公元845年,时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了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清明》诗,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是为唐诗的佳作。
据文献记载,池州诗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陶渊明,秀山、九华山、齐山和秋浦河、清溪河是诗人流连忘返之境,杏花村是诗人问酒消愁之所,皖江水路和池宣官道是往来行人的必经之路。
与李白一般,唐代孟浩然、白居易、杜牧、杜荀鹤等,宋代梅尧臣、王安石、三苏、黄庭坚、李清照、岳飞、辛弃疾、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等及元明清无数过客均在池州驻留歌咏,造就了今日池州深厚的诗文化传统。
金代诗人萨都剌诗曰:“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便是池州诗情文脉的千年写照。
何以滋养了这千年流淌的文脉?大多数走读过池州的游客均有一个共同的答案:自然天成的山川形势,点缀在城市、乡村之间,风云无限。
有人说,大自然赋予了池州这座无双秘境根与魂,在千余年的时光冲刷下愈发鲜活。这里有名山、秀水、诗河,曾让无数文人墨客倾心。
比如,山势壮观,云海翻腾的江南第一山——九华山。该山原名九子山,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每一主峰又有九峰环持,好似九个婴孩在母亲跟前团聚嬉戏。
正逢秋日,若逢雨后或清晨,站在山顶远眺,眼前是湛蓝的天空,壮阔的云海,还有挺拔的山峰。可见,苍松争奇,怪石嶙峋,云雾缭绕,宛如画卷。
冬日之时,九华山群峰素色银装,有玉树琼花的雾凇、原驰蜡象的群峰、白雪皑皑的山林,处处散发着一种让人沉于恬静的美妙。
再比如,澄净如洗,映照纤凝的“天空之镜”——平天湖。这里南连九华圣地,西接秋浦仙境,与池州古城、杏花村风景区鼎足相望,是山水文化的缩影,构筑了池州典型的“山水在城中”的特色景观。
平天湖烟波浩渺,环湖山峦起状,树木葱茏,草盛花红,水灵叶茂,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
被外交部推介的天平湖风景,位于平天湖风景区湖中路的一处“天路”,视频呈现出长路在水、浑然天成的视觉效果。近年来,随着摄影出圈,平天湖已是安徽知名的开放式“网红”景区。
自古以来,平天湖与附近的齐山一直是池州城的“郊外胜地”。“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就是当年李白对平天湖的生动写照;“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正是岳飞探访齐山的感言。
而齐山以形取胜,贵在天然,具黄山之雄,兼九华山之秀,全山有三十二洞、十三岩,三峡谷。“齐山洞天”为古池州十景之首。
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漫步其间,如入画图,游客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神奇。
山上的“摩崖石刻”为安徽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现存寄隐岩斗大的“齐山”二字题刻据清《齐山岩洞志》记载,为宋代名臣包拯在池州任知州时手书,世间罕见,其拓片现存安徽博物馆。
还比如,幽静多彩、天然野趣的生态秘境——秋浦河。在石台境内,秋浦河两岸青山重峦叠嶂,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高达85%,大气负氧离子平均值每立方厘米6000-14000个,是九个“中国天然氧吧”之一。
就景色而言,秋浦河蜿蜒曲折、激流险滩,所以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这里的风景四季皆宜,无论是春天欣赏花开,还是秋天观赏落叶,都能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回忆。
从山、到湖,再到河,全域胜景的池州之美,不仅在于深藏于山水之间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于其历经沧桑而依旧清澈如初的山川水面。
如果说水光山色,千年文脉是池州的“秀外”,那么热气腾腾、烟火弥漫的安逸生活就是池州的“慧中”。
近年来,县城和乡村逐渐成为年轻人追求“人少景美、松弛感、特色体验”的宝地,各类新型消费业态在小城“生根发芽”,治愈人心的烟火生活也在小城被发现。
这样被称为“反向旅游”的趋势与种草,让池州这座的一区三县被接连点赞传播。纵览社交媒体平台,贵池、石台、东至、青阳被反复书写与“自来水”。
千年聚居与发展,池州有着深入人心的非遗,承载着古人的浪漫向往。近年来,贵池区傩仙镇以傩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集文化展示、主题旅游、民俗表演、活动市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元素街区。
街区内,实景剧《傩王传奇》更是以其独特的剧情和特效,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同时,各种氛围演艺和民俗表演也让游客们感受到了傩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盛夏,石台以一湾碧潭、几许清泉、漫山“仙气”和“行云野居”的消暑疗愈属性,成为了旅游打卡圣地。借力大数据的传播,石台吸引了愈发多的年轻客群,热度持续不减。
游览其中,满是温暖怀旧的烟火气。有人说,在石台,一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构成了最有温度的部分,触动着游客的情感“开关”,唤起对故乡时光、对成长记忆的怀念。
而在东至,东流老街也在焕发新的光彩,绽放着主客共享的美丽。东流老街所在地——东流镇因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诗句中的“东流”而得名,正所谓,“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
走进老街,从眼前古朴的建筑中,你能感受到时光停留的痕迹。老街的房屋多为“前店后坊,闺阁深藏”的古建布局,“青砖小瓦马头墙,朱角飞檐鱼悬梁”的徽派建筑风格。
如今,老街内设有杨玉贵美术馆、王文生油画馆、苏豪伟雕塑馆、影像东至•东流展厅、戏迷俱乐部等,与老街的古朴交相辉映,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方抚慰心情,窥见时光的空间。
在时光的福荫之下,池州的这些宝藏县城留存了当下稀缺的“复得返自然”的疗愈感以及“贴地生长”的烟火气。面向未来,既要让游客既看得到湖山之美,又感受得到文化之韵,是池州需要潜心“书写”的一篇大文章。
比如,近些年在石台、青阳兴起的骑行、徒步等品牌赛事中,将当地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串珠成链,设置文化打卡点,让人们在“速度与激情”中慢下来,细品小城的秘境风光,独有韵味,是值得深耕的方向。
从古往今来的诗词歌颂,到图片、视频媒介的沉浸式呈现,池州的人文风景一直是治愈人心的存在。
这里曾让梁朝太子萧统安然栖居,让李白流连神往,让外交部多次推介,也是传统观光游、特种兵旅游、反向旅游、研学旅游、县城游的目的地之一。
在千年文脉的历史照拂下,池州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守正创新,正在带给游客新的感动。攀登池州的山川名胜,能欣赏独特的人文与景致;漫步池州的小城老街,能触摸到历史的尺度与温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