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半岛分布地区: 西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东部,华北(河北、山西、北京、天津、 [河南、山东])、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南部、华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 建、江西)、华中(湖北、湖南)及粤、川。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叶亮绿色,花朵紫红或深蓝,先花后叶。花序繁多。花含芳香油, 可食。花序和种子可供药用。叶密花浓,枝条粗壮,缠绕力强,为庭园绿化良好的棚 架树种,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 培育繁殖:木质藤本,叶亮绿色,花朵紫红或深蓝,先花后叶。花序繁多。花含芳香油, 可食。花序和种子可供药用。叶密花浓,枝条粗壮,缠绕力强,为庭园绿化良好的棚 架树种,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 培育繁殖:播种,嫁接、压条或分蘖方法繁殖。 景观用途:低养护,喜深厚、潮湿土壤,略碱性土壤更佳。
园林用途: 生长旺盛,宜植于草地、林缘、园路转角和建筑物前,亦可作自然 式花篱或大型花坛之中心栽植树种。
产地分布:原产非洲南部。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多肉植物,叶片肉质肥厚,茎叶碧绿,顶生白色花朵,十分清雅别。 生长习性: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怕强光,稍耐阴。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好 。冬季温度不低于7℃。 园林用途:燕子掌树冠挺拔秀丽,茎叶碧绿。若配以盆架、石砾加工成小型盆景,装饰茶几、案头更为 诱人。 繁殖培育:常用扦插繁殖。在生长季节剪取肥厚充实的顶端枝条,长8~10厘米,稍晾干后插于沙床, 插后约3周生根。也可用单叶扦插,切叶后待晾干,再插入沙床,插后约4周生根,根长2~3厘米 时上盆。每年春季需换盆,加入肥土。燕子掌生长较快,为保持株形丰满,肥水不宜过多。生长期 每周浇水2~3次,高温多湿的7~8月严格控制浇水。盛夏如通风不好或过分缺水,也会引起叶片 变黄脱落,应放半阴处养护。入秋后浇水逐渐减少。室外栽培时,要避开暴雨冲淋,否则根部积水 过多,易造成烂根死亡。每年换盆或秋季入室时,应注意整形修剪,使其株形更加古朴典雅。
产地分布:生于山地、田边或路旁。分布全国,主产河北、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苏。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丛生,高30~50cm,直立或基部匍匐,节膨大。叶线mm,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聚伞花序;小苞片4~6,广卵形,先端尾状渐尖,长约 为萼筒的1/2;萼圆筒形,先端5裂;花瓣鲜红色、白色、粉红色,边缘有不整齐的浅锯齿,喉部有 斑纹或疏生须毛。蒴果包于宿萼内。种子扁卵形,灰黑色,边缘有狭翅。花期5~9月,果期8~10 月。 生长习性:耐寒,耐干旱。喜阳光崇左、高燥、通风、凉爽地环境,喜排水良好、含石灰质地肥沃土壤 。忌潮湿、水涝。 园林用途:石竹株型低矮,茎秆似竹,花朵繁密,色彩丰富、鲜艳,是布置花坛、花境的重要材料,也 用于岩石园和草坪边缘点缀。
名稱:七里香 學名:Murraya paniculata 科名:芸香科 形態特性: 常綠灌木,奇數羽狀複葉,小葉互生,橢圓形。 夏季開花,五瓣白色,短繖房花序,香氣濃郁,可傳得很 遠,因此俗稱七里香。果長橢圓形,熟後由綠轉紅。性喜 高溫多濕,日照需充足。春季剪枝,生長快速 生態/分布:原產地為台灣、熱帶亞洲 用途/解說:庭園樹、綠籬、盆栽 校園栽植地:校門口旁
形态特征:是冬青属枸骨的自然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种枝繁叶 茂,叶形奇特,浓绿有光泽。树冠圆整,4-5月开黄绿色小花,核果 球形,初为绿色入秋成熟转红,满枝累累硕果,鲜艳夺目,经冬不凋 直至来年春季,经修枝整形可制作成大树形,球形及树状盆景,是良 好的观果观叶观形的观赏树种。 生长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碱性土壤,有较 强抗性,耐修剪。在零下8-10℃气温,生长良好。 景观用途:可作广场、庭院、道路及岩石园的绿化材料,亦可在公园绿 地孤植、列植或和其他树种配植。
金叶木 科 名:爵床科 属 名:黄脉爵床属 植物别名:黄脉爵床、明脉爵床、金脉爵床 分布地区:原产厄瓜多尔,巴西。 高度范围:高可达1m多 形态特征:为直立灌木。高可达1m多,茎鲜红色,叶对生,长椭圆型,先端尖,翠绿 的叶片上有12-15对黄色或乳白色羽装侧脉,中肋黄色,并有红色纵纹,叶色鲜明清丽 ,夏季开花,苞片橙黄色。 生长习性:喜温暖,适生温度为20~30℃,要求空气湿度70%~80%,喜半阴的光 亮环境。花期夏季。 培育繁殖:可用分株或扦插法。春至夏季剪枝条或顶芽,每段12-18cm,叶片剪半, 扦插于河砂或细蛇木屑,保持湿度,约经2-3周能发根。 景观用途:为良好的盆栽观叶植物。暖地可于庭院内栽培。可庭院美化或盆栽,室内 摆放应放置于窗边光照明亮处。
[虎耳草科] [山梅花属] 拉丁名:Philadelphus 别名:西洋山梅花 产地分布:原产于南亚及小亚细亚一带,栽培分布较太平花偏南,上海、南京等 地较常见,生长旺盛花朵较大,色香均较太平花为好。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3m。树皮片状剥落,小枝光滑无毛,柄下芽,叶卵形 至卵状长椭圆形,长4~8cm,3~5主脉,缘具疏齿,叶光滑,仅叶背脉腋有 毛。花纯白色,芳香总状花离。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半荫环境。较耐寒,怕水涝。要求缓坡排水良好而肥沃 的壤土。忌曝晒或过于干燥的瘠薄土壤
繁殖培育:播种、扦插或分株法繁殖。9月播种于露地苗床,最适发芽温度为21~22℃,播后5天即可 出芽,苗期生长适温10~20℃。也可于9月露地直播或11~12月冷室盆播,翌年4月定植于露地。 扦插可在10月至翌春3月进行。4月分株,夏季注意排水,9月份以后加强肥水管理,于10月初再次 开花。
拉丁名:Salix integra cv. Hakuro Nishiki 别名:花叶柳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无明显主干,自然状态下呈灌丛状。新叶先端粉白色基部黄绿色密布白色斑点, 随着时间推移,叶色变为黄绿色带粉白色斑点。 生长习性:喜光或25%遮荫,耐寒性强,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可越冬,喜水湿,耐干旱,对土壤 要求不严,PH5.0~7.0的土壤或干褙沙地、低湿河滩和弱盐碱地上均能生长,以肥沃、疏 松,潮湿土壤最为适宜。主根深,侧根和须根广布于各土层中,能起到很好的固土作用。 园林用途:观赏价值较高。可广泛应用于绿篱、河道及公路、铁路两侧的绿化美化。也片植或用于公园 植物园等的点缀。亦可高接于其他柳树上作为行道树栽培。 繁殖培育:花叶柳可用扦插繁殖,夏季扦插5天就可生根。
名稱:朱蕉 學名:Cordyline terminalis cv. Aichiaka 科名:龍舌蘭科Agavaceae 別名:紅竹 形態特性: 莖高達3m,單一或分枝。葉 具長柄,叢生莖頂,披針狀橢圓形至披 針狀卵形至長橢圓形,長30~50㎝, 寬7~10㎝,先端銳或銳尖,全緣,表 面綠色或具有各色斑紋,中肋明顯,側 脈自中肋作銳角狀發出;葉柄長8~12 ㎝。花長1~1.5㎝,白色或帶黃色、 紅色或紫色,圓錐花序軸長約30㎝。 漿果球狀,徑約1㎝,紅熟 生態/分布:原產華西、東南亞至澳洲。 臺灣引進普遍栽培 用途/解說:朱蕉葉色及葉形變化大,是 常見的觀賞植物 校園栽植地:工學院
产地分布:原产墨西哥、美国得克萨斯州。 形态特征:一般情况下植株不长仔球,植株球形,老株为球柱形;球体翠绿色,老株灰绿 或黄绿色;棱由明显的状的疣排列组成;具8~13条棱。单生圆柱形球,球体灰绿 色,棱由明显的状的疣排列组成。有红、白、黄三色针状长刺。花自顶部附近的 刺座长出,漏斗状,大花,桃红色,有微香。花期6-9月,种子黑色。 生长习性:生长期喜温暖的环境及充足的光照。要求疏松肥沃的砂质土。
形态特征:地下具粗壮的肉质根,还有根状茎。地上茎不明显。叶似基生,具长柄,叶为椭圆形,对生,两侧状 排列,叶色深,质地较硬,具直出平行脉。花从叶丛中抽生,花梗长而粗壮,花序为侧生的穗状花序,外有 一紫色的总苞,内着生6-10朵小花,外瓣为橙黄色。 生长习性: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阳光充足,不耐寒,怕霜雪,冬季要求不低于5℃,生长18-24℃,夏 季这且在荫棚下生长,喜在富含有机和的粘质土壤中生长。 园林用途:为大型的室内盆栽观赏花卉,在南方可丛植于庭院或点缀于花坛,同时其又是一种高级的切花,插于 水中可保持20-30d之久。 繁殖培育:分株法繁殖为主,也可用播种法繁殖,分株繁殖一般于早春翻盆进行,用利刀从根茎空缝处切开,每 丛分株叶片不得少于8-10张,伤口涂以草木灰或硫磺粉,以防其腐烂,栽后浇足水,置于蔽阴处,适当养护 ,当年秋冬即能开花。播种繁殖也可。
名稱:大王仙丹 學名:Ixora duffii cv. Super king 科名:茜草科Rubiaceae 形態特性: 常綠性灌木,葉對生,長橢圓形,全緣,革質; 繖形花序,紅色,柱頭2裂,雄蕊4枚與花瓣裂片互生,具 長花茼 生態/分布:園藝栽培種 用途/解說:庭園植物、切花
名稱:木麻黃 學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 科名:木麻黃科Casuarinaceae 別名:木賊木麻黃、番麻黃 形態特性 :大喬木;幹皮灰褐色,不規則縱向縫裂,略長片條狀剝落。 脫落性小枝節間長6~13㎜;鞘齒6~8,狹三角形,長約0.7㎜,宿 存性小枝上鞘齒剝離性。毬果狀果序橢圓形,長1~2.4㎝,徑1~2㎝ ,果苞12~14列,基部寬,明顯凹陷;翅果長5~8㎜,翅長約為其 之1/2 生態/分布: 原產澳洲、馬來、印度、緬甸,臺灣引進栽為海岸防風林 及行道樹,防風、耐鹽、抗海潮,適生於海邊沙地 用途/解說:本種為台灣防風林之重要樹種,對台灣農業之貢獻至鉅, 木材為良好之薪炭材,樹皮可提煉栲膠 校園栽植地:校門口前花圃
名稱:合歡 學名:Albizia julbrissin Durazz. 別名:絨花樹,夜合樹 形態特性: 喬木;小枝光滑,具稜。二回羽狀複葉,羽片5 ~15對;小葉20~40對,鐮狀橢圓形,長6㎜,先端銳形 ,中肋近上緣。頭花紅色。莢果長8~17㎝,寬約1.2 ~ 2.5㎝ 生態/分布:產黃河、長江及珠江流域。分布日本、印度以 至非洲熱帶。臺灣中央山脈有野生立木但分布數量不多 用途/解說:樹皮入藥,有解鬱、和血、寧心、消腫等功效 校園栽植地:外語汽車停車場入口旁
分布地区:产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区,多生于山地次生林中。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9m。细枝密生星状绒毛;裸芽有柄。叶倒卵圆形,长8-15cm, 先端急尖,基部歪心形,缘有波状齿,表面略粗糙,背面密生绒毛。花瓣4片,狭长如带,长1.52cm,淡黄色,基部带红色,芳香;萼背有锈色绒毛。蒴果卵球形,长约1.2cm。2-3月叶前开花 ;果10月成熟。 生长习性:喜光也耐阴,常生于温暖湿润、富含腐殖质的山谷林中,耐寒,畏炎热。 培育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压条和嫁接。种子采后即播或砂藏至翌年春播。压条可春秋两季进行 。 景观用途:种花形奇特,具有芳香,草春先叶开放,黄色细长花瓣宛如金缕,缀满枝头,十分惹人喜爱 。国内外庭园常有栽培,并有一些好品种出现,是著名观赏花木之一。在庭院角隅、池边、溪畔、 山石间及树丛外缘都很合适。此外,花枝可作切花瓶插材料。如欲催花,则于12月至翌年1月间将 枝条剪下瓶插于20℃左右温室中,约经10-20天即可开花。